欢迎光临蓝光伟业网站,服务热线:0813-8105961
Sichuan Languang Weiye high-tech Co. , Ltd. 
当前位置:
科技项目
科技项目
 Science and technologyPlanning

科技创新


  四川蓝光伟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,近年来,公司形成了以蓝光研究院为研发主体,管理与科研有机结合,各产学研联合重点实验室、科研院所密切配合的四川蓝光公司技术创新体系,形成了由公司专家委员会、公司外聘的专家顾问团、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技开发队伍,提高了吉化集团公司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和工程放大研究的实力和水平。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、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,为吉化集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
 
技术中心创新体系
 

  2003年初四川蓝光公司技术部确定在公司建立四川蓝光研究院。公司投入上百万元完成了人员组建及科研设备采购,改善了科研工作条件和环境,整合了科研开发队伍。公司郭明总经理于2003年3月18日亲自为研究院授牌,四川蓝光公司蓝光研究院于2003年3月正式运行,成为四川蓝光公司二级子事业单位。中心下设有无机盐化工、精细化工、化工建筑设计三个研究室。同时公司安排科技开发部部长黄成兼任研究院院长,部内有关人员也在研究院处室兼职,实现了技术中心与科技管理部门有机结合,进一步提高了研发工作效率。目前蓝光研究院已成为四川蓝光公司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核心,并且通过技术中心的建设,完善了四川蓝光公司的技术创新体系。


 
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
 
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“双赢”战略,创建产学研联合体系的目的就是以吉化生产经营实际需求为主,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,取其所长补己之短,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,实现优势互补,加快创新步伐。自2002年以来,公司已先后和天津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吉林化工学院、大连理工大学、天津化工研究院、江苏工学院等十几所科研院所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,并已建成二个重点联合实验室。

  目前这些重点实验室分别承担着多项四川蓝光公司级科技开发项目,公司通过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的建设,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吉化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队伍,弥补了四川蓝光精细化工技术中心各专业领域不全、特色不突出、学科带头人素质不高的不足,实现了各专业领域的有效配置,极大地提高了四川蓝光公司的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和工程放大研究的实力和水平,使蓝光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大增强,为公司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

 
技术创新做法:
 
实施“课题制”,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。
 

  近年来,四川蓝光公司结合科技工作发展实际,对科技人员实行了“课题制”这一新的激励机制,建立了科技人员重奖机制,使科技人员贡献、绩效与其收入挂钩。对承担科研与技术开发、技术改造、装置调优和生产运行优化项目等技术改进课题的工程技术人员,建立课题组,其成员实行聘任制,课题组实行组长负责制。课题组长由公司聘任,课题组长有项目经费支配权、对课题组成员的聘任权、考核权和奖金分配权。课题成员实行工程师等级制管理,按五个等级给予每人每月最高1500元、最低300元的津贴,并按课题类别设立奖金,目前设立的项目最高奖为30万。这一制度的实施,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,营造了空前的科技氛围,取得了较好的效果。


 
实施“融智”战略,提高研发能力水平。
 

  对高校来说,优势是拥有高层次人才,但缺少课题和资金;对企业来说,缺乏高层次人才,但可提供成果“孵化”基地和开发资金。实施“融智”战略目的就是以吉化集团公司科技实际需求,在合作中引进技术、引进智力、引进人才。自2002年以来,已累计有5位专家、教授、博士被聘为四川蓝光公司总经理的技术顾问,有11位教授、博士被聘为公司技术顾问和精细化工技术中心的学科带头人,累计引进硕士生3人。培养博士生1人,硕士研究生2余人。


 
技术创新总体思路:
 
  以为企业创效为目标,以盘活存量资产、技术改造和发展化工延伸加工、高端精细化工为重点,坚持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,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,突出产品结构调整、提质降耗和新产品开发这一主线,大力推进技术进步,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,为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贡献力量。
 
技术创新重点领域:
 
  1、无机盐化工设计。
  2、新型无填料喷雾冷却塔改良换代研究。
  3、新型高效节能装置开发研究。
  4、化工行业深入研究。
 
技术创新成果:
 
  自公司专制以来,公司已累计科技立项7项,现有3个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;公司科研立项18项,有10个项目通过省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验收;申请专利5项;有4项成果实现产业化,累计实现产值12000万元,利税1000万元。